基金經理 Ben Carlson 最近引述了財經博客 Henry Blodget 一篇關於大淡友赫斯曼(John Hussman)觀點的文章,赫斯曼表示他所關注的每一項的指標,都顯示股市被嚴重高估,並且正走向一段回報不佳的時期。最糟的情況會有多糟?赫斯曼認為股市很有可能很快就會暴跌 40% 至 50%。赫斯曼認為,即使股市沒有崩盤,股票在未來十年每年也只有幾個百分點的回報率,遠低於經通脹調整後的長期回報率 7%。
這聽起來相當可怕,對不?但真正有趣的是,Henry Blodget 和赫斯曼的預測實際上是寫在 2013 年的文章。現實上,看看美國股市過去十年的回報率,標普 500 指數總共上漲了 230% 以上,年增長率為 12.8%。如果讀者因為 2013 年看完相關文章而一直持有現金,那麼就錯過了一段輝煌的牛市。當然,股市在這十年內確實曾出現下跌。例如在疫情期間,股市在一個多月內暴跌 34%。去年,在通脹最嚴重的時期,標普 500 指數較高點下跌了 25% 以上。但過去十年來,股市仍然取得了驚人的漲幅。
那麼大淡友赫斯曼是否已經放棄看淡?不,他仍然聲嘶力竭地表示股市將會暴跌(2023年他在 Business Insider 的文章上表示,美股將要大跌 63%)。2013 年 8 月,當赫斯曼預測股市將暴跌 40% 至 50% 時,表示道指可能會跌至 7,500 至 8,500 點之間。以目前道指目前約 32,800 點的水平,要下跌 55% 才能回到赫斯曼在 2013 年做出最初預測的水平;然後要再下跌 50% 才能達到他的預測區間。
一如既往,預測總是困難的,尤其是對未來的預測。市場上一切皆有可能,但對於那些以預測股市崩盤為生的股評人來說,只需要一次正確就能引起媒體的注意。但對於普羅受眾來說,如果在絕大多數時候都遵循這些預測,那麼就會站在歷史上錯誤的那一邊。
需要明確的是,那並不是說市場在某個時候不會崩潰。而事實上,它過去曾出現,也最終將會發生。崩盤的可能性不大,但在大部分人的整個投資周期中,總會經歷一些災難性事件。事實上,從 1950 至今(合共差不多 75 年),標指大跌逾 50% 的日子只佔 0.1%;大跌逾 20%(即所謂的技術性熊市)的日子佔 16.6%。
而自 1950 年以來,標普 500 指數的任何連續 10 年的回報來看, 只有 3.1% 的時間回報為負值。而回報率有 10% 以上的日子,則佔 55%。換言之,大多數時候,市場上總是好日子佔多,但當然有時也會有艱難的時候。
那些每年都在預測崩盤的人最終都會是「正確」的;同樣地,對於那些不斷預測經濟衰退的人也是如此。然而,大多數時候他們都會是錯的。在過去 70 多年的美股裡,約 75% 的年份是上漲,在任何連續 10 年期間近 97% 的時間是正回報。自大蕭條以來,美國經濟有 16% 的時間處於衰退之中。這意味著 84% 的日子經濟一直在擴張。
無論如何,大多數時間股市表現良好,對於真正想透過投資賺錢的人來說,它的意義比嘩眾取寵要大得多。